單臍帶動脈胎兒—出生後記
2018 下半年因為被診斷單臍動脈,讓我們憂心但也只能硬著肚皮繼續生活的小胎兒,現在已經是一隻活躍的一歲多幼兒了
除了體型比較嬌小,Roro 沒有其他的異常病狀,每個階段的回診,都是正常的成長狀態。所以,各位因為擔心單臍動脈胎兒的父母們,希望你們看到這邊可以稍加安心。
在前一篇文我有提到,當時很憂心沒有做羊膜穿刺進一步檢查,但冷靜仔細想想,在超音波檢查中的結果是器官發育正常,前期染色體檢查結果中異常機率極低。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放寬心,媽媽母體放鬆不過份擔心,肚裡的胎兒也才能更好好的吸收營養長大。
回到後期產檢
原本正常產檢頻率,孕期第 32 周前都是以四周為單位,接下來以兩周為單位,在第 34 和 36 周檢查。接著每周檢查,直到生產。
由於單臍帶動脈關係,而我從孕期第 30 周開始,就以兩周為單位密集例行產檢,從第 35 周開始每周檢查,目的是為了密切注意胎兒生長發育狀況,畢竟有的單臍動脈會造成胎兒循環障礙而影響發育。
我在後期檢查時,幾乎每次醫生都會對我稍皺眉頭表示,肚子看起來的確有點小呢。這時通常他們會拿起皮尺,要我躺在檢查檯上,開始幫我左壓壓右壓壓的量肚子尺寸。有時還跟我說,寶寶現在是這樣這樣的姿勢喔。
大約在第 35 周和第 38 周左右,我又被送去做超音波檢查,確認寶寶的體重指標。
每次大概落在 10% 左右 (平均 100 個胎兒中,我的寶寶體重排名在後面 10 名),是個有點低但也不是有問題的發育狀況。當時我的食慾沒有特別好,但是為了助寶寶增重,就把飲食放在增加高蛋白飲食,所以當時一個禮拜一定安排至少一次牛排餐,周間點心有酪梨牛奶這類的食物,滴雞精也從隔一天一包變成一天一包。
我的體重在孕期初期飆升,到中期開始有點卡關,到後期心想 “也不過剩幾個禮拜了,不增點重我以後可能還會後悔吧。” 在後期的衝刺下,雖然體重又開始竄升,我倒是沒有那麼介意了。
時間來到出生日
相比於第一胎漫長過程,陣痛十二個多小時才達到有機會被醫院收院的頻率,打完無痛、戳破羊水之間一過十二小時才開指完全。當時準新生兒的哥哥在產道中又因為頭傾斜一邊,造成我在產檯上推了數個小時就是推不出來,差點要用剖腹把哥哥請出來。而第二胎的妹妹,可能是頭小身體小,加上我的身體大概已經知道怎麼請出胎兒,妹妹寶寶真的是以咻~一下之姿的降落在我們之間。
早上七點在家裡感覺破水,九點多在醫院確認羊水已破且開指被收院,我才撐了一兩個小時的陣痛就感覺天昏地暗。打完無痛,瞬間地獄變天堂,悠哉地睡個午覺,忽然感覺下體有壓迫感,多壓幾下無痛也沒有幫助時,護士檢查發現寶寶已在入口處報到,我還以為在開玩笑 (我上一胎在產床上躺了超過十二小時,怎麼可能那麼快結束!)。結果還真的在用力幾下後,寶寶就在我感受到的唯一也是最後一個刺痛中出現了。
我親手剪掉臍帶,正式幫寶寶宣告,妳是獨立的生命體了,沒有那條管子也沒關係,爸爸媽媽和所有的家人都會好好照顧妳。
45 公分長,2840 公克,差一點點身高體重就要落在 5% 下。手手腳腳都是該有的數目,該有的五官也都有,看來單臍帶動脈對我們的影響就是體型比較嬌小瘦弱了。
事情還沒完…
醫院會對新生寶寶進行各項例行檢查,就當我以為要鬆口氣、擺脫孕期中的單臍動脈缺陷時,住院的當天醫生告訴我們在寶寶的後腰有發現兩個小凹洞,懷疑跟脊椎末端發展異常有關。當天雖然有用超音波檢查寶寶的脊椎,但可能是結構還太微小,觀察不出異常。外觀上雖然有小洞小瑕疵,但跟真正嚴重的脊柱裂比起來相距甚遠,最後在醫生群討論下,叮囑我們在寶寶兩個月後回診做核磁共振 (MRI) 檢查。
節錄關於脊柱裂病因,”患有此疾病的兒童其脊椎骨會有一節或多節的背部缺口,好似裂開或破洞般。其成因為胚胎發育第三周時原本會發育為腦與脊髓的神經管閉合出現異常,導致胎兒背部皮膚、肌肉、脊椎、脊髓膜及神經發展出現狀況,最後病童的背部會出現各種型態不同的病徵。”
講到底,感覺這個寶寶在很早期成型胎兒、我甚麼感覺都沒有時,似乎有點波折哪。落了一根臍帶動脈,做神經管時可能剛好在忙其他事。
其實我是有點責怪自己的,每次看到那兩個小洞彷彿就看到她一歲後無法正常走路的樣子。這些跟早期發育相關的過程,是不是因為跟我沒有早點吃葉酸、沒有早點準備好健康身體有關? 老公當然立刻說才不是這樣。就算真的有異常,我們都會幫她醫好,要錢我們有,要時間我們有。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往前看、好好照顧寶寶。
於是乎,在 Roro 兩個多月大的時候,我們帶她去做核磁共振影像診斷,結果確認脊椎 無! 異常!
就跟一般正常寶寶一樣,從翻身、坐起、爬行、到處亂走,跟著哥哥跑、一起玩耍也一起吵架。
給我的小可愛 Ro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