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家庭與事業衝突,心態重組

台灣的新冠疫情緊急拉升,隔著一個太平洋的我即使埋在畢業論文衝刺階段,在一個眼前的黑不是黑的狀態中,這兩周在閒逛社群、家人通訊也感受到一股混著焦慮、期待和失望的氣氛

尤其是有小小孩的家長們,夾擊在工作事業、育兒和夫妻間關(衝)係(突),以及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之間,不見天日的感覺,辛苦了

美國的閉關經驗,無法一切炮製到台灣。例如我所在地的小型(偏荒涼)城市讓我們還有空間到戶外透氣。而身為人,我相信共同可傳達的經驗是面對困境的基本心態調整

 

去年三月中開始美國大放假,原本以為只是比較長期的幼兒園關閉 (當時先宣告停課三周),暫時牙咬一下又能回歸追上研究工作。但是就算身邊的鄰居、同學同事,甚至是全世界也在一起歷處閉關,我依然覺得非常無奈和不平,每天像是演出重回昨日的電影,每天一樣的場景: 處理兩小的紛爭、吃飯午睡洗澡的抗拒戰、躲衣櫥開會、趁另外一半帶小孩出去放風趕緊抓時間做研究,但是身心剛進入狀況時,騷動來源回家了,以上又再重播一次

一開始前兩周曾經公開過幾張照片和文字記錄,而後來的故事是,我和老公決定暫讓兩個小小孩回到台灣和長輩同住幾個月,而我們留在美國的學校投入各自的博班工作

隨著博士班來到中後期,面臨一段又一段的撞牆期,而兩寶生活下的睡眠不足,在2019年底又開始的經常性頭痛、搭配一次極嚴重的腸胃炎,其實已經告訴我身體失衡,偏偏我的心態還不改,認定成功必伴隨著勞累,無視這些身心疲乏,吃顆頭痛藥繼續拖著步伐往前

2020年三月一到,生活步調更加完全走樣

一個三歲,一個一歲的小小孩,他們的喜怒哀樂無法預測,他們有足夠的移動能力探(破)索(壞)周圍,有強烈的好奇(動)心奪取你的幾乎每一刻和每一份殘存的能量

學術研究有大半性質屬於深層工作,需要連續性思考和學習,時常面對周遭的人沒有細部處理過的問題。化學系除了理論計算工作,我們還要靠著進實驗室使用設備才有產出

隨著實驗室暫時關閉,我的研究進入理論計算和資料科學,除了學新的知識技能,還外加新的題目 (翻譯: 一批新的文獻群和背景要了解)。老公失去實施化學魔法的hood,每周進度進為零也增添不少擔憂

日復一日的在家凍結,我們失去體力執行研究,也失去動力執行’生活’這件事

大人的煩心,影響對小小孩們的互動,反過來再影響大人,循環著尖銳的壓力

回想起來當時真的身.心.俱.疲.,得做些改變讓我們四個人重回生活,儘管是一個非常不捨痛心的決定

 

短暫分離 (七個月時間見不到孩子們其實頗久的) 的日子在今年一月結束,至今這四個月來其實生活更加緊湊,因為我們都同時面對畢業和工作的不確定,但我的焦慮感卻少了很多,很多

 

我的第一個最大心態改變是,聽身體的聲音,睡一覺吧

有人會告訴你,成功需要很努力,可能會犧牲一些事情 (健康、家人等等)。除非這個人既成功又過得開心,不然你可以選擇不要走他這個結果,選擇不要相信人生只能一直往前不然就是弱者這個信念

回顧我在2019年身體有警訊開始的平均睡眠時數 (比這更早以前因為還沒有Garmin紀錄,但應該也是睡眠剝奪的情形),到2020下半年變回’單身’,一周平均每天增加0.5小時。只有每天增加那半小時,體力穩定,心情也不再容易被焦慮和擔憂拉走。記取這個體會,年初開始重回被小小孩打擾的生活作息,我還是有意識的保持這個基本健康底線,讓自己在狀況不好時知道可能哪個生活環節需要注意

我們要學會如何休息而不是放棄

 

第二點: 時間有限,能量無限

過了一年多,美國靠著疫苗普及逐漸壓下疫情。台灣的自律應該可加速這段漫長的過渡期,但不免想的是這段期間被耽誤的工作進度、失去的自由等等

人一生平均活到七、八十歲,被震撼的這一年大約佔人生的 <2%,我們想將能量花在這 <2% 的時光中擔憂而磨損,還是轉向對長遠有益的心態

 

三: 當下的決定就是最好的決定

身為感性成分比較多的理工人,我發現時常周旋在最佳的理性解和感覺最好的感性解。過去這幾個月,偶爾我們會思考當初和小孩們分離是否為正確方向,如果我們繼續一起待著是不是比較好。後來我決定,衡量過當下情況而對未來做的判斷,事後的懊悔都只是削弱對自己的信任

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揹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可承擔風險,你覺得是對你和你的家庭最好的決定就不是錯的決定,哪怕外界有別的聲音。換言之,對於別人的決定,把偏見和判斷留給自己,傾聽並尊重吧

 

相關文章

Make the best decision in child care crisis

 


Previous
Previous

[Podcast 專訪] 海洋學家的母體力學

Next
Next

三十而麗:大齡留學,有何不可